大学时期曾看过《练习曲》,台湾一部单车环岛纪录片般的文艺电影,更加坚定了我去台湾自由行的勇气。早些天,一部国产纪录片《318国道》仿佛带着自己从上海行径到了西藏,一路上的风土人情故事让我发现原来周遭那么多人,无论平凡还是风光,都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演绎,酸甜苦辣、身不由己,都无法摆脱某些与生俱来的束缚,都在按照既定轨道周而复始的运转。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多少能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一些安慰。前段日子有个交情尚浅的朋友说国内她想去的地方只有四川跟西藏,想约上我一同去西藏,我当时诧异于她的动机与勇气,问她为何那么想去西藏,她说那里离天堂最近,是个忘却烦恼的圣地。我恍然大悟般的理解了她的想法,迫于现在的工作处境与肩负的责任,恐怕那段西藏之旅得拖延到明年或者往后。
以前,关于西藏,留给我的只有布达拉宫、高原反应、喜马拉雅山之类的刻板印象。小学的时候,叔叔在拉萨工作过一年,回来以后肤色变黄了,鼻炎也犯了,于是我对西藏多了一丝抱怨与畏惧的情绪。而如今,种种迹象在暗示我西藏是一个我触手可及却又将其忽视了的为全世界N多人向往却又难以到达的地方。我发现,在台湾同胞以及很多国外旅行狂人的目的地里,西藏必然是排在优先日程上的地方,為什麼不是云南、上海、杭州或者北京?我想我也许知道答案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台湾签证太难办,出国经费太高,以前总是抱怨国内没有一个让心灵放空的地方,现在开始嘲笑自己的后知后觉,不过还好,只要时机成熟,随时都可以上路,小憧憬小庆幸一把,哈哈!
介于最近对西藏的兴趣越来越浓,又介于昨晚在刘彬学长的新浪微博上看到他的豪言壮语——“刚把《转山》看完,做好失业准备,明年骑行去西藏”,今天去电影院把《转山》看完了,发现一个现象:当电影结束后没人抢着走,直到片尾曲结束。也许,这就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一种沟通吧!《转山》跟《318国道》的叙述方式很相似,每次都以海拔高度跟地名承接一段新的旅程。它又像是一部大陆版的《练习曲》,两部作品的故事主角都是大学刚毕业的台湾小青年,一个环岛,一个转山。出发前不一定有很明确的动机,但这段旅程势必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看到很多人文艺青年在豆瓣、时光网上抱怨《转山》将进藏的旅途过度艰险化了,我想这也许是一部影视作品制造观影效果的需要吧,毕竟它不像《318国道》是一部纪录片。电影中男主角书豪跟藏族小男孩分开的那一刻真的有湿润我的眼眶,川哥跟书豪一同坠落悬崖的那一刻真的有触动到我的恐惧神经,书豪看到梅里雪山的那一刻甚至开始让我相信那个古老的传说——经过奔子栏,会连续看到两座雪山,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据说梅里雪山很难见到真容,如果见到的话,会一整年都有好运。不管怎么说,跟很多中国电影相比,这部作品有太多的独具一格,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这部作品,莫过于豆瓣上“骑着单车去拉萨的玩命小清新”这条了。
关于西藏,有太多的感想无法用言语去诠释,已经无法满足于它停留在文字上,迫不及待想让它成为我的下一段旅程。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CppLive 编程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对于西藏,感觉神圣却不太向往
跟我以前的想法一样,既然过去相对于很多国外的朋友来说要方便许多,我们还是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考虑过去感受一下。